愛不冬眠

愛不冬眠

20111017

[口碑] 嬉戲:Who-Ga-Sha-Ga

轉錄自PTT_Drama版 網友fishcrazy (狂魚)的口碑文章


在抓馬第一次發文



===============以下含劇情===================


紀背這個惡搞精準的命中笑點啊
我也想用雞腿丟他
還有你們創作社自裱就算了
連隔壁的台南人都不放過是怎樣
全劇一開始讓人誤以為這又是一部針砭台灣政治環境的作品


然而隨著劇情的推演
觀眾漸漸明瞭紀背真正想說的話
每一個排戲的小片段都以嘲弄的內容訴說創作的過度商業化
觀眾發出的每一次笑聲都是節目之俗套與陳腔濫調的證明

在紀背那精美的髮型現身的那一幕更是挑明了點出他自己的無奈與憤怒
如果「灑」之於劇本真的是如此重要的東西
那麼觀眾臉上被吐滿口水其實也只是自己咎由自取而已



劇情順著台北國的滅亡而發展
隨著男主角記憶的恢復與排練的進行揭露一段又一段現實的荒謬  創作的瓶頸
最後則以蝴蝶效應暗示創作的毀滅可能源自於創作者本身的怪誕

社會如此  文化如此  創作亦是如此


這種現實的短視近利、目光如豆所體現出來的商業化、陳腔濫調
恰恰、麥克、火烤美鳳姐等等
看到的人也許真的只能說聲
「幹  這殺洨」


除了劇本之外
符老師做的一件非常讓人感到興趣的應該是
四個人同時演兩個角色
不但增加了台上的豐富度  減少旁白、示範者等轉換角色時的混亂
同時也多了很多詮釋的方向


演戲的時候  角色的層次與敘事者的層次是否會產生對話
敘事者所維持的一絲理性部分是否會對劇情產生認同或是產生反感
對劇情的不合理發出突破天際的吐槽


演戲之外的時候
形體與意識又有甚麼明顯的分界  理性與感性呢

看似是兩組人  其實是兩個人
乍看是兩個人  其實是兩個角色
感覺起來是一樣的  但又有點不太一樣
就好像內心也想要說話一樣



題外話  烏梅酒廠真的很適合這齣戲
那種亂七八糟的倉庫讓在下有一種想在裡面尋寶的衝動
破爛的擺飾卻又好像隱藏著一份孕育生機的豐富感
跟那隻老鼠真是特別搭



要從劇團當前的困境突圍  更要從創作現實的狹縫中認清自我
在殘破不堪的劇團廢墟中尋找一包來一客
在滿目瘡痍的創作環境中尋找一點點微小的動力
或許還必須正視就是自己造成這種困境的事實  要去面對這種恐懼

在哈哈大笑的同時  會不會感到有點悲哀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